河南日报记者 逯彦萃
1月24日,大年初三,中国航天科工河南航天(以下简称“河南航天”)大门口高挂的大红灯笼格外喜庆,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走进河南航天695厂智能制造车间,设备在正常运转,一个个小阀门被送下智能生产线。“小物件看似不起眼,实际上都有大作用。”河南航天695厂项目部主任张红涛告诉记者,这些阀门、管路连接件是运载火箭、载人航天飞船上的重要“器官”,“航天器入轨过程中要经历十分严酷的温度考验,这些小物件都是超级抗寒、耐湿热、抗振动、耐冲击的‘英雄’。”
测量、观察、触摸,对每一个送下生产线的产品进行二次检测。“许多时候,只有亲手触摸到设备,我心里才踏实。”张红涛说,“质量是航天的生命。”自神舟七号升空以来,河南航天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历次任务,提供了数十万件各类高可靠性、高性能液压气动产品。“专精特新‘河南造’立下不少新功。”张红涛自豪地说,他们研制生产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液压气动产品,以“全战全捷”的成绩完成2022年6次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保障任务,河南航天自主研制的“长寿命循环泵”已在天和核心舱在轨连续正常运行超过14000小时。
“河南航天作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技术产品支撑单位,必须保证重点型号产品按期交付。”河南航天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巍林说,为全力保障某重点型号任务配套产品的按期交付,在春节期间,企业有不少干部职工始终坚守在岗位。
河南航天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分子,这两年,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其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成为“十大战略”之首;2022年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郑州建设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无疑为河南航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2022年7月,作为河南省“三个一批”重点项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郑州落地了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春节前夕,省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在春节期间稳定生产,印发了“黄金6条”,围绕用电、用工、物流等方面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对于多年坚持“生产线上过大年”的河南航天来说,也将获得一份额外“红包”。
在姚巍林看来,国家发展有需要,河南政策有支持,航天事业有使命,企业发展赶上了好时候,必须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为稳住经济大盘,争取开门红作出更多贡献,以实际行动融入河南经济主战场,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航天力量。
编辑: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