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记者 蒲晓磊
8月13日,哔哩哔哩(B站)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莫言B站账号被封”系谣言。该公告称,近期关注到有网络账号杜撰称“莫言B站账号被封”等文章。经核实,此前有用户冒名注册“莫言作家”账号,并搬运莫言本人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B站已对该高仿账号进行永封处理并下架全部侵权稿件。
从此前的“假靳东”到此次的“假莫言”,在网站平台上假冒名人的现象多次发生。此外,医生、律师、外卖员等群体也经常被仿冒。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自媒体”通过假冒名人身份、仿冒官方机构、编造虚假事件等方式,在网络平台传播不实信息、网络谣言。
针对“自媒体”乱象,相关部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等举措进行整治,推动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自媒体”乱象和不实信息的整治,需要建立健全由监管部门、网络平台、专业人员、用户等多方力量参与的治理机制。为此,应加快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体系,推动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为整治“自媒体”乱象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编造争议性内容来赚取流量
近日,一则关于外卖骑手深夜送餐期间车辆被盗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显示,一名身穿外卖服、戴着头盔的女子在街边倚靠在电线杆上大哭,随后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地哭喊起来。
就在众多网友对其表示同情时,事情迎来了反转。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8月12日发布消息称,经警方调查,该条视频系蓄意编造摆拍,目前当事人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以“妈宝男顾客”等文案为题,发布所谓的“真实外卖段子”;伪造外卖骑手工资条,称因为一条差评被扣500元……以“外卖骑手”为形象的各种离奇故事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并不少见。
美团外卖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专门对类似视频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博主捏造外卖员身份造假,典型高发场景主要有三种:假借外卖员身份,编造段子演绎剧情,获取流量和同情;伪造所谓的外卖员工资条,网络P图、造假外卖订单备注,达到吸引眼球目的;设计剧本,蓄意摆拍外卖骑手与顾客、商家的冲突事件,挑动网络情绪。
“这些‘自媒体’通常以博人眼球的方式进行炒作,通过编造争议性内容引来大量评论与讨论,以此来获取流量并牟利。”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一段时间以来,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也非常多。今年3月至5月,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其间,累计处置假冒仿冒账号82.77万余个,其中包括假冒仿冒党政机关、军队、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账号,擅自使用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地理名称误导公众的账号以及无专业资质的账号。
对“自媒体”全链条监管约束
从严打“自媒体”传播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不法活动,到对“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开展专项整治,再到开展“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自媒体”乱象,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提供了重要支撑。
7月初,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严防假冒仿冒行为”等13条监管规定,给“自媒体”划出底线、立下规矩。
朱巍表示,为加强“自媒体”管理,《通知》从账号的注册、营利,到账号受处罚之后粉丝的新增、清空,以及账号转让后的营利限制等各个方面,强化了对“自媒体”的全链条监管约束,有利于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推动构建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
在监管部门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同时,网络平台也加大了相应的治理力度。
7月4日,快手发布关于治理“自媒体”假冒仿冒行为的公告。公告显示,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平台采取重置四项、禁言、关闭等处置手段累计处理违规用户13万余个,违规内容将持续清理。
8月13日,抖音发布治理“自媒体”违法违规现象的公告称,对发布有关“女外卖员车辆被偷崩溃大哭”内容的账号,采取了无限期封禁处置,并对其不当获取粉丝进行抹除,取消其直播带货等营利权限,下架相关视频。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许身健指出,“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等突出问题,会带来用户体验感和信任度的下降,损害平台的信誉,破坏网上信息内容传播秩序。对“自媒体”乱象的整治,不仅是平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完善互联网信息监管制度
整治“自媒体”乱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也不是仅靠监管机构或者网络平台的力量就能完成的。
许身健认为,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培育网络空间文明风尚,需要各方协同助力。相关机构推动完善制度并加强监管,信息传播平台进行追踪打击、专业人员进行内容核实以及有素质的内容生产者和热心的用户进行协助,都是这场博弈中的坚实力量。
许身健指出,整治“自媒体”乱象,信息传播平台不仅需要提升担当意识,也要不断提高技术能力。然而,平台的能力毕竟有限,例如平台审核人员对专业领域的知识并不熟悉,就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因此就需要与专家、高校和相关行业组织等专业人员合作,从而提高应对效率和质量,加强对“自媒体”乱象的整治力度。此外,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也可以参与进来,对不实信息进行反击,避免相关内容发酵为谣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针对“自媒体”乱象等网络不良信息,需要尽快建立完善治理法律制度。
孙宪忠指出,从立法角度看,我国现在还没有针对网络不良信息治理的国家立法,也没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现在最有针对性的规则是网信办制定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但这样的低层阶的立法资源,在应对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时显然“力有不逮”,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加以解决。
“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而且完善的互联网信息监管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设计,化作实操性的法律规则。”孙宪忠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建议,在今后互联网立法和修法中,要做好法律之间的衔接,平衡好国家安全、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知情权、表达自由、人格权的关系,加大对“自媒体”乱象的法律惩治力度,整合监管机关的职能,通过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