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李宗宽
滔滔伊洛河,见证着千年古都的沧桑,激荡着改革开放的浪潮。
1978年至2023年,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从全省第一家外资企业入驻,到如今100多家境内外500强企业抢滩,洛阳改革开放不断书写着激扬乐章。
中国一拖,共和国的“长子”,今年上半年对“一带一路”市场出口销量增长超70%。依托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出海新通道”和洛阳综保区对外贸易“新高地”建设,近十年,洛阳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620.6亿元。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5年春风化雨,翻天覆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洛阳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始终扭住关系洛阳发展全局的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用好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三个重要抓手”,奋力谱写现代化洛阳建设新篇章。
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
“十三五”以来,全市经济总量先后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5675.2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跃升至45位。
改革工作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一大批试点落地开花,为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产业发展全面起势。
洛阳实施产业发展“136”工作举措,凝心聚力一手抓“风口产业”引进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中州时代、百万吨乙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17条优势产业链“拔节生长”。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落到产业上、把主体落到企业上。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5%,投入强度连续四年领跑全省。洛阳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连续四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成功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
文旅文创出圈出彩。
顺应新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创新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引流组织方式,承办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并创新开闭幕式,文旅亮点纷呈、火爆出圈。洛阳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跻身全国文旅城市“顶流”,入选国家“十四五”重点旅游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名单,并成功加入世界旅游联盟。
城市提质精彩蝶变。
实施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作为必由之路,聚焦“两建设三改造”,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中心城区面积从803平方公里增加到2229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由伊洛河时代迈入黄河时代。
重大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突破,“十字+外环”快速路、40座城区立交织线成网,地铁双线运营,“三纵三横三环”高速路网基本成型。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呼南高铁焦洛平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河洛书苑书香浸润,生态游园绿意盎然,老旧小区纷纷变身电梯洋房,邻里中心暖意融融、社区体育公园活力涌动,千年古都精彩蝶变、绽放新颜。
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脱贫攻坚创造历史性成就。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在河洛大地成为历史。实施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乡贤返乡撬动产业发展,乡村运营唤醒沉睡资源,牛羊养殖、供排水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功能拓展全域铺开,乡村振兴加速跑……
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洛阳把形成体制机制优势作为关键一招,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等一批开放平台崛起,空、陆、网、海“四路协同”加快推进,企业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天地宽,古都洛阳正青春。
面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版图重构,洛阳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只争朝夕的拼劲、迎难而上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抓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