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酵素“龙头”是怎样炼成的
——来自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调研报告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通讯员 郭亚楠
位于我国地理南北自然分界线上、伏牛山南麓的南召县,是一座富含生态资源的自然宝库。随着生物科技、现代中医药技术的发展,南召县适时引入国际前沿技术和大型企业,以微生物发酵转化果蔬、菌类和药材有益成分,制成生物酵素、活态益生菌等新产品,开辟出健康产业新赛道。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如一株株肉眼微不可察的益生菌,繁衍出百亿单位的生物酵素,恒利康公司历经近20年的发展,也从加工、生产、销售到技术研发一步步积累沉淀,发展成为主营农产品种植、中药材深加工以及益生菌、植物酵素、植物发酵液、植物发酵饮品、固液体饮料、植物提取物等产品生产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年产值30亿元规模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小小益生菌,成为恒利康公司打开发展之路的“生物密码”。当地更是依托辛夷等中药材优势,将中药材和酵素结合,拓展一、二、三产业,围绕恒利康生物科技产业链打造“中国酵素之都”和生物康养基地。
天时地利,造就天然好菌种
酵素全自动生产线。
走进恒利康公司植物酵素生产基地,在一座宽阔的厂房棚顶下,记者面前是上万个被透明薄膜覆盖的大缸,与酿造食用醋的瓷缸非常相似。
“不但容器相似,酵素同样也要经历投料、自然发酵的过程。”恒利康公司董事长李恒告诉记者,生产酵素的过程跟酿醋相似,但原料更加丰富,有玉米、红薯等粮食类,也有瓜果、蔬菜和中药材,多达170余种。
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果实和植物,如何转化为酵素产品?李恒说,酿醋要用曲,而转化酵素用到的“曲”,是数十种噬生菌。这些经过精心培育、筛选的菌种,在发酵缸内逐步分解、吞噬原料,经过最长720天的生化反应,才形成酵素原液。
恒利康生物发酵科研中心。
在恒利康公司的检测实验室内,完成发酵的酵素原液被导入试管,呈酱紫色、形态浓稠,闻上去有食用醋的酸味却不刺鼻,带着淡淡的果蔬香气。检测人员介绍,这些酵素原液不只是原料浓缩后的精华,用于检测的每一克液体内都有着百亿级单位的益生菌群。
“用生物菌和天然原料发酵所产生的这些益生菌,都是人体所需的有益菌群,这样的酵素才能被人体吸收。”李恒说,生化反应技术是国际上热门的尖端科技,这与中医药“取天地之材愈人体之疾”的哲理是不谋而合的。
南召恰恰是中药材的宝库,大部分南、北方的药材均能在当地自然繁衍或种植,归入中华药典的常见木本、草本中药材均能在这里寻得。全国中医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南召境内可以确定的中药材达到253科、1104种,其中辛夷、山茱萸、杜仲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均达10万亩以上,仅辛夷成林面积就达40万亩,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
而在恒利康植物酵素所蕴含的成分中,辛夷、连翘、杜仲等数十种中药材的有益成分得以保留,在益生菌的催化下更便于人体吸收,这正是生物酵素成为恒利康“拳头产品”的秘诀之一。
创新驱动,带动全产业蝶变
酵素发酵车间。
恒利康公司以植物酵素、益生菌生产起家,经过近18亿元的持续投入,如今在公司总部,可年产植物酵素25万吨、酵素饲料100万吨,产品品质、产量、销量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还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亚洲最大的植物酵素生产基地。
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恒利康公司也遭遇着“成长的烦恼”:生产规模亟待大幅提升、产品种类尚不能完全覆盖消费需求,二期植物酵素及益生菌生产扩建、三期康养小镇项目也需要加快推进。
为培育壮大酵素产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在南召县委、县政府的牵头组织下,2020年4月,在恒利康公司挂牌成立了南召酵素产业联合党支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整合各方力量,把有助于酵素产业发展的部分县直单位人员、省内高校专家教授、国内相关联企业负责人、乡村干部、企业员工、客户经理吸纳入联合党支部,为这家企业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菌种实验室。
“这为企业发展搭建起顺畅的沟通协调工作平台,遇到实际困难和棘手难题,联合党支部召集支部委员开会讨论协商,问题可以现场拍板解决。”军人出身的李恒说,党建力量为企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动力,公司加强了和基层群众的联系,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经过党员、专家的群策群力,确定了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格局。
“恒利康成为全国最大的酵素生产企业,是中国在生物化学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的最好实践。”恒利康公司副董事长、首席专家许正郎说,以酵素技术为突破口,恒利康先后攻克了益生菌常温活态储存、菌种资源开发、人体干细胞基因检测等高新技术,创新技术正在为“中国酵素之都”发展赋能。
去年4月,投资4.76亿元的恒利康植物酵素加工及生物医药(辛夷药制品)生产二期项目正式动工。目前,占地276亩的二期项目园区内,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即将投入使用。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年产益生菌300吨、植物酵素系列产品20万吨、辛夷鼻吸6000万支的规模。
“不仅如此,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已经确定了生物制药、基因检测治疗、医疗康养和文旅融合四大发展路径,通过益生菌、酵素和干细胞储存等技术,打通生物健康产业链条。”李恒说。
专家点评
做酵素产业新赛道“领跑者”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石维忱
“十四五”期间,我国酵素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逐步稳固,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骨干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具有支撑力的产业平台,已发展出具备一定特色的酵素产业链。酵素产业已从初始阶段进入成熟发展期,科研生产、标准检测,市场流通不断发展成熟,目前已开发出众多酵素产品,在国内外酵素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恒利康作为酵素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酵素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自律、酵素安全性评价、酵素科技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只有准确把握消费需求,产品才能得到行业的认可、受到用户的青睐。在营养健康食品发展道路上,人们曾追求“精”,即某种营养成分被精制出来作为食品;但随着人类系统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又追求“全”,即强调天然有机的整体食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性。种类繁多的酵素产品正好吻合了人们对天然营养健康产品的美好追求。食用酵素产品种类丰富,包含了来源于原料的和生物发酵转化生成的多种营养成分,如低聚糖、小分子肽、氨基酸、黄酮等。酵素已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标志产品之一。
酵素、益生菌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健康产业,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绿色制造的重要途径,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必将会蓬勃发展、具有美好的明天。
企业家名片
李恒,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获得河南省最美退役军人、河南省技术能手、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南阳市第六届道德模范、南阳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
企业名片
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益生菌、植物酵素、植物发酵全系列饮品、植物提取物等的高科技生物工程企业,年产植物酵素25万吨、酵素有机肥1000万吨、酵素饲料100万吨、益生菌300吨、辛夷治疗哮喘新药100亿支。公司拥有基因组系列检测中心、菌种检测中心、细胞质量检测中心、植物酵素综合研发中心、辛夷综合开发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大的菌种资源库、干细胞资源库,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企业家访谈
用生物技术强链壮企富民
——访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许正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记者:作为生物化学领域的专家,当初为什么想到来到南召发展酵素产业?
许正郎:酵素与益生菌是相伴相生的,人体内存在着数千种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对人体的消化、神经系统有着直接影响,益生菌是破解人类生化反应密码的一把钥匙。2000年前后,我跑遍祖国南北十几个省市,最终在南召县找到了最适宜益生菌培育、生长的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
南召县是最适合益生菌“发展壮大”的宝地,但需要用科技来催化。
酵素产业和辛夷产业一直是恒利康公司发展壮大的“一体两翼”。我们依托40万亩标准化辛夷种植基地的资源优势,根据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南召县辛夷主产区3个乡镇、8个行政村兴建了“中国康养辛夷谷”,配套建设辛夷晾晒场、存储冷库、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建设康养休闲、旅游观光长廊,带动周边300余户脱贫户和监测户从事辛夷种植、生产加工、乡村旅游业,探索农民稳定增收、产业持续壮大的双赢之路。
记者:恒利康公司作为南召酵素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有哪些突破?
许正郎:要感谢南召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酵素依托益生菌发酵,除了南召四季分明的气候、纯净的环境,还要富集多种蔬菜、水果、药材等的有效成分,在这里,我们可以对群众种植的相关农副产品进行兜底收购,是政府、企业、农民多赢的局面。
正是有着这样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可以把生化实验室中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生产、产品销售中去。比如,日本等酵素技术发达的国家,受限于资源,酵素多为单方,而我们的酵素是复合组方,营养成分、功效更加优越。
近年来,我们对微生物技术、基因检测技术进行应用结合,尝试建立菌种资源库、干细胞资源库,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像酵素转化需要时间积累一样,未来,随着这些资源库的不断丰富,我们在技术研发上就有了更多底气。
记者:从益生菌到大健康,恒利康在产业发展上有什么打算?
许正郎:从整合资源、科技创新到转型升级,恒利康要不断完善健康产业链,在目前的中药材种植、生物提取、植物酵素、益生菌生产、生物饮片制剂链条基础上,完善生物基因检测、生物医疗、康养文旅链条,形成生生不息的新型产业集群,为祖国医药事业和人类健康产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