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 网站首页 >
  • 今日要闻 >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最是宜业创未来——“四宜”之城看郑州系列报道之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最是宜业创未来——“四宜”之城看郑州系列报道之二

时间:2023-12-18

  □本报记者 王延辉

  “越来越多知名企业在郑州扎根发展,就业多了新选择,未来也有了更多新可能。”郑州大学2023年应届毕业生胡倪萍深有感触。赶上了比亚迪郑州厂区建成后的首次招聘,胡倪萍拿到了产品开发工程师的岗位。

  “在郑州实现了事业有着落、感情有结果、爱情有结晶。”31岁的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骨干冷洁出生在武汉,求学在上海,结婚安家在郑州,他来郑州看中的是招才引智的满满诚意,还有中原科技城的发展潜力。

  34岁的江苏镇江人赵春雨来郑州4年时间,创办了包括河南掌门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企业,建立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粉丝触达渠道,走出了从产品全案营销到自有品牌孵化的进阶之路,年总营收近3亿元。

  选一城生活,中意的是宜居“软环境”;择一城发展,考量的是宜业“硬条件”。打造近悦远来、人向往之的宜业之城,郑州努力让人们在这里“就业有保障、创业有平台、创新有支持、生活有温度、发展有预期”。

  就业有保障

  “来郑求职,一张车票就够了。”没定下工作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生赵瑞欢一到郑州,就住进了整洁温馨的青年人才驿站。

  短期免费住7天!青年人才来郑就业创业,有了更多免费落脚的“第一站”。今年,郑州市建成投用45家青年人才驿站,总床位数达5400多个。

  “零跑腿、不见面、随时办、快申快享”,坐落全城的人才公寓、每月最高1500元的生活补贴,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和最高30万元的安家补贴等,助青年人才在万家灯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郑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推出“郑聚英才计划”系列政策,构建了包括岗位开发、奖励补贴、安居保障、创业支持、招聘服务等在内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

  更多的岗位开发出来。今年以来,郑州市挖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编制存量,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万人以上、国有企业近2000人。

  各类招聘会“虚位以待”。今年前11个月,全市组织各类招聘活动685场,参加企业4.94万家,提供岗位68.54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7.76万人。

  截至今年11月底,郑州城镇已新增就业13.5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吸引了20.85万名青年人才来郑留郑就业创业、追逐梦想。

  创业有舞台

  “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准的尺和最快的刀。”这句话被江浩庆写在个人简介中,与他的行事风格也十分贴近。

  1989年出生的江浩庆,今年年初时还是一所大学里的副教授,几个月后,这个河南女婿携着妻子一同选择在郑州发展,被聘为河南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执行所长。

  “这里体制机制灵活,科研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年轻人更能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江浩庆坦言,“目前手头有七八个项目,都是航空航天、新能源、半导体等前沿领域的。”

  “只有来过,才懂得郑州的珍贵和值得。”2006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的林鸿,加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19年,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他带着团队从北京来到郑州。如今,他们创建了国内首个基于精密测量的城市大气污染排放量监测体系。

  一个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搭建起来,一个个创新创业综合体聚合起来,让更多人在郑州创新有条件、创业有舞台。

  作为中美国际创业港引进的首批创业者之一,李海峰创立了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疗器械公司,拥有专利31项。“正是由于郑州市相关部门提供资金、政策帮助和全方位、全周期服务,公司才能很快步入正轨、不断发展。”他说。

  真金白银助创业者奔赴梦想。在郑州,最高1万元的开业补贴,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迈出的第一步“加油”;每年最高2万元的运营补贴,最高15万元的项目补助、最高40万元的个人担保贷款,助敢想敢干的高校毕业生“轻装前行”。

  兴业有依靠

  “来郑州,来对了。”赵春雨感慨,“这里的营商环境之优超乎了我的想象。”没有合适办公场地,陇海马路街道办事处帮着物色选址;开拓“宠物市场”相关业务,管城回族区发改委帮着对接专业宠物医院……作为外地人,赵春雨在郑州投资兴业,没觉得“一摸黑”,而是“一家亲”。

  近年来,郑州市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截至目前,郑州市今年新增经营主体20余万户,总量突破200万户,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首位;拥有“四上”企业14162家,中小企业2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100家,各级“专精特新”企业3434家,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政企之间‘双向奔赴’,企业与城市方能‘共同成就’。”前不久,郑州市首个企业家日活动上,郑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键对键、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解决企业难题,政企同心聚合力、携手共进促发展。

  郑州市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平台和“郑政钉”协同办公系统,开发设置“企业意见建议直达平台”,进一步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实现企业诉求即时响应、即时办理、即时反馈。

  最是宜业强信心。在郑州,有未来。

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