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 网站首页 >
  • 今日要闻 >
  • 央媒观豫丨农民日报头版关注:河南省实施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侧记

央媒观豫丨农民日报头版关注:河南省实施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侧记

时间:2023-12-29
农民日报 2023-12-29 09:05:03

  家门口“织”出致富路

  ——河南省实施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侧记

  驻马店的防晒服、郑州的女裤、睢阳区的婴幼儿针织童装、项城和长垣的职业装、光山和台前的羽绒服……在河南省多地,服装产业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产业链条体系较为完整,市场占有率较高,也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3年9月,河南省乡村振兴局联合省妇女联合会共同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明确支持各地发展乡村服装产业,由此,乡村服装产业在河南迅速走上快车道。

  在具体推进实施中,河南省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保仓介绍,河南紧抓东部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组织实施“百镇千村”行动,在全省扶持培育100个以上的乡镇、1000个以上的村,因地制宜发展毛衫、鞋帽、防晒服、童装、女裤等,打造乡村产业样板;建立安全、绿色、智能等标准体系,树立乡村工厂标杆。

  筑牢产业基础,促进乡村服装产业发展

  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作为粮食主产区的河南省,产业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受历史传承、用地指标、投入产出周期等因素影响,发展其他特色产业受到一定限制。

  穷则思变,河南省开始跳出本地看本地,打开视野用好当地资源,打造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对于河南,在发展服装产业上,优势显著,可行性极强。”刘保仓解释,发展乡村服装产业,前期投入小、无污染、风险低、见效快,河南省有较大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区位、交通、市场等比较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难度相对较小。

  由于服装产业市场容量大,河南省通过细分服装产业品类做成了大产业。从区域来看,河南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特色初步形成,郑州女裤,安阳、睢阳婴幼儿针织童装,新乡、项城医护服,长垣职业装,光山羽绒服,镇平毛衫,穰东裤装等传统特色服装产业集群逐步叫响全国。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发展,实现换道领跑,发展壮大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之一。

  冬日里,走进邓州市穰东镇服装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机车轰鸣中工人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宸翌服饰、九伊格服饰、时利和服饰等一批服装加工项目正热火朝天地生产。

  “全镇服装品类从原来单一的男女裤、中山装等,发展到针织、羽绒服、棉服、工装等品类全覆盖,产品品质从中低档为主发展到高中低档全覆盖。”穰东镇党委书记耿飞介绍,该镇通过打造更多优势服装产业,来丰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业态,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层次,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在专业为国内外知名羽绒服品牌代工的宸翌服饰生产车间内,该公司经理王雷高兴地说:“订单充足,产品实现满产满销,目前已经完成投资6000万元,全面投产后,可年产260万件中高档羽绒服和棉服,产值超2亿元,可带动周边300余人就业。”

  在发展中,商水、宁陵、西平等转移集聚式品牌服装加工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日盛。西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任朱晓燕说,西平人领办创办了领秀、卓达、乐华田等上百家服装企业,打造出领秀、梦舒雅、萝莉春天等多个服装品牌,形成10多个以国际商贸城、棠溪服装城为龙头的服装加工批发零售市场,辐射周边20多个市县,成为豫南重要的服装集散地。

  赋能县域经济,吸纳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由于乡村服装产业的特殊性,劳动密集型仍是其天然属性,需要一定规模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截至2023年7月底,河南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231.79万人,其中约一半是在县域内就业。此外,由于照顾老人、子女教育、身患疾病等原因,有部分劳动力不适合外出务工。这给河南县域内发展服装产业经济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

  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河南省乡村振兴局主办的“2023年河南省创业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班”活动在浙江省举行,培训主要围绕乡村服装产业发展展开,来自河南省10个省辖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及有乡村服装产业发展基础的90个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时下,全省乡村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正在有序推进。

  在乡村服装产业发展中,河南也探索出“中心工厂+卫星工厂+协作点”等有效模式,不仅能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还可以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时,带动农村劳动力从单纯务农到务农加务工、再到职业工人的身份转变,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淮滨县自“服装总厂+加工车间”的“1+N”产业帮扶模式推广以来,淮滨苏美达服装加工总厂及5个乡村帮扶车间已累计生产订单量500多万件,累计销售收入1.6亿元,预计2023年税收可达1000万元。苏美达负责人熊奇浩介绍,目前全厂就业在岗667人,累计解决就业2655人次,员工平均月收入3700元,班组长月工资最高可达7200元。

  邓州市积极发挥穰东镇纺织服装协会的作用,采取“协会+企业(合作社)+作坊(农户)”模式,让骨干企业与小型加工厂、村级卫星工厂、个体加工作坊,建立起分工配合、共赢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龙头接单、分解工序、统一标准、共同生产的格局。目前,全镇服装加工企业460多家、村级卫星工厂和个体加工作坊6600多家,在豫西南形成了吸纳劳动力2.8万余人、年产值40亿元的服装集群经济。

  拓宽带动范围,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半月工资一年粮,产业、就业是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增收的主渠道。2022年,河南省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1152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1.4%。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刚介绍,乡村服装产业对务工群众的技能要求不是很高,可以短时间内提高熟练度,获得较好的收入,带动脱贫群众或监测对象成效显著。

  位于平舆县东和店镇木香店村的天美袜业加工生产车间内,29岁的徐小花和来自周边村庄的村民正在这里加紧缝制袜子,徐小花说:“村里有了袜厂后,通过技能培训后就入职了,每月在家门口不仅能挣3000多块钱,还能照顾家里的小孩,比起去外地打工,心里觉得更踏实。”

  发展服装,致富老乡。河南发展乡村服装产业,也形成了以增加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为根本的良好局面。如今服装行业实施的“巧媳妇工程”在河南也展露成果,已建成“巧媳妇”卫星工厂6800多个,整合培训70万服装产业大军,带动近20万贫困家庭脱贫,年构建优质产能规模1500亿元。一大批年轻农民,走出家门走进工厂,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凭着技术奔小康,日子越过越旺。

  乡村服装产业对场地要求并不苛刻,确权到村集体的就业帮扶车间及闲置的学校、厂房、村室、宅院等都可以使用,所产生的租金则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村集体也能统筹利用资金、资源,领办创办服装加工点,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平舆县东和店镇,像天美袜业这样落户在村里的乡村车间共有14家,通过把车间建在村头,不仅带动4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而且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企业引进来后,我们通过‘保姆式’服务、‘订单式’培训,充分发挥扶贫车间带贫致富作用,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东和店镇党委书记郑义说。

  无独有偶,光山县白雀园镇双轮村则充分用活集体经济资金,建成“巧媳妇”服装加工基地,吸引丰盛服饰公司入驻,通过租金收益增加村集体经济4万元。截至目前,该基地已成功运转3年,带动双轮村及周边陶岗、九里、骆寨等村80余名在家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王帅杰)


责任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