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央媒观豫 | 河南:推动非遗发挥当代功用

时间:2024-01-06


中国文化报 2024-01-06 09:58:52

  在最近举办的2023中国原声民歌节上,河南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黄河号子(黄河船工号子)、信阳民歌广受好评,河南非遗人颇受鼓舞。“多年来,河南致力于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非遗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吕承俊表示,未来将持续做好非遗的挖掘、保护、展示和传播工作,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发挥当代功用,焕发新活力、绽放更加迷人的新光彩。

  河南是非遗资源大省,截至目前,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项、省级1030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万多名,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6名、省级1147名。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太极拳由河南牵头申报,于2020年申遗成功;2022年,“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参与“中国传统茶制作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联合申报,成为我国第43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河南设立的8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2个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居全国前列。

  河南一直高度重视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于2014年颁布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出台了系列纲领性文件,非遗保护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河南还积极建立非遗保护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19家单位联合建立省非遗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非遗保护形成合力,河南省财政近3年投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约1.2亿元。

  河南的非遗项目大部分在乡村。近年来,河南通过持续发展非遗工坊,非遗产业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优势不断显现,不仅保护、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在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河南有非遗工坊(含非遗扶贫工坊)213个,其中有64个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公布的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中,河南有5个入选,居全国首位。

  “非遗点亮计划”是河南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独有经验。通过引入国内优质团队,河南先后在省内15个乡村(古镇、景区)挖掘非遗内涵,活化利用非遗资源,开展乡村营造活动,共落地140个非遗空间、149项非遗文创。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确定河南为全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省份。

  此外,河南还举办了“非遗购物节”,打通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的活动覆盖超2000家非遗店铺,销售额突破1亿元。

  2023年,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主办的河南百名非遗新青年线下交流见面会上,近百名“非遗新青年”齐聚一堂,共话非遗。

  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刘玉伟介绍,他在研究和推广面塑的过程中,既继承传统又积极创新,比如,将面与香进行结合推出香塑作品,与錾刻结合推出香插系列,赋予面塑更多的内涵和形式。他表示,河南非遗领域的新青年在抱团取暖、相互学习,不断给非遗保护传承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为激发非遗传承活力,河南创新推出“寻找非遗新青年”活动,挖掘培育青年传承人群,带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于洁表示,选拔非遗新青年是为了破解当下非遗的师承和传承难题,聚焦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非遗年轻一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能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河南广泛传播非遗声音,先后组织100多个非遗项目和300多名传承人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等全国性展览展会,展示河南非遗魅力。

  顺应时代,敢于创新。河南还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支持景区、场馆打造“非遗里的河南”常设展等,非遗被活化为可看可感、可亲可爱的产品及体验场景,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秀、群众欢迎的潮流。(记者 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