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豫博里的中国丨龙年网红“小酒桌”,藏着2500年前的禁酒令

时间:2024-01-19
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4-01-19 19:00:46

  开栏的话:

  为更好地展示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文物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利用成果,贯彻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生动实践,讲好河南文物故事,助力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河南日报、河南博物院携手合作打造品牌专栏《豫博里的中国》,一周一期,带领读者跟随中原文物穿越历史时空,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深切感悟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今天,推出第一期“云纹铜禁”。

image.png

文物名称:云纹铜禁

  所处年代:春秋晚期

  外观形制:长约131厘米,横宽约68厘米,高约29厘米,重94.2千克

  馆藏单位:河南博物院    

  不久前,央视龙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正式亮相,它的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云纹铜禁”的纹饰,精美别致,增添了无限意趣。国宝云纹铜禁,也再次成为“网红”进入全国公众视野。

  它为何叫“禁”?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

  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非常用心良苦地颁发过“禁酒令”,云纹铜禁,正是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留下的实物见证。

  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厅里,云纹铜禁可谓是“显眼包”,不仅仅因为它是“大块头”,更因为繁复华美的气质,铜禁周身上下布满了错综复杂的镂空云纹,层层相映,制作之精美堪称巧夺天工,处处彰显着大国制造的实力。它见证了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是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中国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微信图片_20240119174531.jpg

  为什么称之为“禁”呢?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禁,是古代贵族在欢宴或祭祀时,放置于庙堂上用于承放酒杯、酒壶的案子,就像我们现在的酒桌。因周人吸取商人“酗酒亡国”的教训,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就是“禁戒饮酒”之意。周朝还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其中规定:"王公诸侯不准非礼饮酒,只有祭祀时方能饮酒;民众聚饮,押解京城处以死刑;不照禁令行事执法者,同样治以死罪"。"云纹铜禁"的四周盘龙踞虎,昂首吐舌,构筑起铜禁的庄严与神圣,大概是取神兽警示之意,劝诫人们慎饮杯中酒。

  1978年,云纹铜禁出土于淅川下寺2号春秋晚期楚墓,它的主人正是那位敢于“问鼎中原”的楚庄王之子王子午。今天,人们看到的云纹铜禁是何等地瑰丽浪漫,却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其出土时又是怎样的一堆碎梗。

  但有一个人至今清楚地记得初见云纹铜禁时的情景,他就是河南博物院修复师王琛。他说,云纹铜禁运到修复室时,是用两个麻袋装着的,打开麻袋一看,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附兽、座兽全部脱落,且面板严重变形,无数云纹也剥落缺失了,整件器物已经碎成了数百件碎片,面目全非。“残破程度太严重了,我盯着碎块足足看了三天。”王琛说。

微信图片_20240119173439.jpg

  面对这样一堆碎块,当时年仅21岁的王琛,跟随其父亲王长青老先生——我国青铜古器文物修复界的大家之一,开启了长达三年的修复云纹铜禁之路。整形、加固、补配、錾花、大焊、铸接、黏接、着色、作锈……用了多达20种工艺,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使云纹铜禁重放异彩。

  学界认为,距今有2500多年的云纹铜禁纹饰繁缛,工艺复杂,是我国最早的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青铜器之一。此前,文献所见中国最早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代初年,据《唐会要》记载,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多年,对研究古代科技意义重大。

微信图片_20240119180412.png

  在河南博物院文创商店里,“云纹铜禁”小醉猫冰箱贴也颇受欢迎。一只小醉猫横躺于酒案之上,爪里仍握一瓶酒,夸张可爱且醉醺醺的神情仿佛在提醒人们“酒虽好,切勿贪杯”,自律、自省、自重的寓意,不言而喻。

  春节将至,家人团圆、亲戚朋友聚会之际,免不了“觥筹交错”共饮美酒。国宝云纹铜禁再次温馨提示:“美酒虽好,切莫贪杯。”


总策划: 刘雅鸣   孙德中  

总监制: 魏   剑    万   捷   马萧林

策   划: 翟红志

统   筹: 屈    芳   方   舟  荆书剑

执   行: 温小娟    梁   栋  鹿继敏

记   者: 温小娟

摄   制: 胡楚云

设   计: 王坤源

责任编辑: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