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产业名片
舞钢市立足丰富的铁矿、特厚钢板等资源优势,围绕特钢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业2023年总产值364亿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舞钢市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强化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动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有力支撑。记者就此专访了舞钢市委书记朱志骞。
记者:舞钢市确立主导产业的背景是什么,现在发展情况如何?
朱志骞:舞钢市因钢而建、因钢而兴,已探明铁矿石储量10亿吨,占全省铁矿资源的75%,是全国十大铁矿区之一,还是全国最大的特宽特厚钢板生产研发基地,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与河钢集团、安钢集团合作,壮大钒氮合金、钢材深加工、废钢回收等项目;重点扶持泰田重工、神州重工、德正新材料等金属新材料企业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推动校地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增强创新实力;加大“卡脖子”技术攻坚研发力度,打造出一大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打冠军”。现有规模以上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企业34家,是河南省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记者:围绕发展壮大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业,舞钢市建立了什么工作机制、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朱志骞:我市持续强化“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发展导向,坚持“项目为王、工业为先”的发展理念,围绕丰富上下游、完善左右链持续发力,精准绘制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链图谱,开展“四个拜访”,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和中高端,依托现有企业“内向招商”,发动龙头企业“链上招商”,较好地实现了借力发展,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营商环境是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因素。舞钢市持续开展好“万人助万企”活动,先后出台“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四十五条政策措施”“科技创新二十四条奖励办法”“金融助企六项创新举措”,“一企一策”为舞钢公司出台10项支持政策、为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出台12项优惠政策,真正把企业“大海捞针”找政策变成政策“精准定位”助企业。
我们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走创新发展道路。河南省特钢研究院在舞钢公司挂牌,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建设舞钢市科创中心,为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向中高端水平跃升、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舞钢公司、神州重工、泰田重工等企业获专利230多个,舞钢公司获批省级“头雁企业”,神州重工成为省级“瞪羚”企业,泰田重工通过河南省“首台套”装备认定。截至目前,全市钢铁产业领域共有省级研发中心6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
记者:结合主导产业,如何走好未来发展之路?
朱志骞:要围绕钢铁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链式集群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努力推动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年营业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专家点评
立足传统优势培育县域新质生产力
□河南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晓萍
近年,河南县域发展正处于“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迫切形势,追其根本,县域产业支撑不足是主要问题。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也为河南破解“县域不经济”提供了努力方向。舞钢市的产业发展之路,正是县域紧紧立足传统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
围绕传统优势塑造高显示度的地标产业。舞钢市作为因钢而兴的新型工业小城,多年来深耕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这一主导产业,打造了从采选炼到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擦亮了享誉全国的“特钢之都”名片。
立足产业生态构建高匹配度的创新体系。舞钢市立足县域发展实际,突出发挥龙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依靠舞钢公司打造省级研发中心体系,紧盯国产化替代需求,长期深耕特宽特厚钢板领域,塑造产品研发优势。
依托产业基础培育高根植度的新质生产力。舞钢市依托钢铁产业优势,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拓展传统产业新兴、未来业态空间,推动钢铁产业向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赛道升级,培育更具根植性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