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田 鹏
见习记者 张芗逸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开启“地方两会”时间,总结发展经验的同时,积极部署新一年工作重点。其中,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成为各地规划当中的重中之重。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后发现,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多地共同愿景。与此同时,基于地域异同,“因城施策”也淋漓展现。
平稳健康发展是共同目标
2023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定调楼市,基于新变化,各地不谋而合开启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之路,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共同目标,“三大工程”(即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则是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建设。此外,南京、沈阳、扬州等二三线城市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具体目标。例如,南京提出,2024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4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500套左右。”
“‘三大工程’是长效机制落地的体现,也是房地产发展房新模式的抓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则是稳定房地产市场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推进的重要体现。”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住建部就将加快“三大工程”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这是根据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推出的重要举措。
而在共同瞄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各地也将“因城施策”的工作原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例如,一线城市中,北京提出“加强房屋租赁监管”;二线城市中,重庆提出“调整个人住房房产税政策措施,优化公积金使用范围和方式,完善二手房交易等政策工具箱 ”;三线城市中,扬州提出“进一步优化房屋征迁安置方式,有序消化存量商品房,大力开发高品质住宅”。
张波表示,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不仅体现在不同城市之间,更体现在同一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因此,“因城施策”,甚至“因区施策”都有极大的必要性,只有更好结合城市房地产市场和人群的特点进行精准调控,才更有利于各地市场的稳定。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住建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要求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2024年,随着各地持续落实“因城施策”,各地政策有望继续优化,供需两端政策协同下,2024年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筑底企稳。
房企提升销售仍任重道远
各地政府报告释放楼市调整政策信号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楼市存在的部分问题。记者注意到,多地在工作安排中提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激活房地产消费”等内容,由此可以预见房地产销售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例如,北京提出,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等。
事实上,房地产销售提升空间也确实值得期待。陈文静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整体保持稳定,近两年人口虽有一定下行,但大规模、高质量的人口优势依然较为明显,且各城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均不足35平方米,改善置换需求旺盛,新房市场长期看好。”
而部分城市也围绕楼市消费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例如,重庆将“激活房地产消费,调整个人住房房产税政策措施”“激发改善性住房群体、新就业群体、返乡群体等住房需求”等内容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济南提出“促进大宗消费,持续优化购房政策”。
张波表示,从短期政策来看,一方面关注民生,“保交楼”以及降低“存量房贷”等政策切实落地,旨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加大对供需双方的拉动,重点落实“一视同仁”“认房不认贷”的政策,以解决开发商贷款难、购房者贷款成本高的问题。
陈文静表示,长期来看,预售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租购并举、盘活存量以及土地制度改革、完善金融财税配套制度等均是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方向。未来,新发展模式将加快构建,市场+保障的思路更加明确,保障房建设和供给或将迈出实质性一步。“三大工程”加快推进,也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