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央媒观豫丨2000年前的汉代“别墅”长啥样?

时间:2024-02-03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03 14:05:50

1.jpg

2.png

  腊月二十四有“扫房子”的习俗

  家家户户“大扫除”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

  汉代人住的是四层大“别墅”

  虽然收拾起来费点儿劲

  但美是真的美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汉四层彩绘陶仓楼

3.jpg

  01

  “储粮+居住”

  2000年前的“都市别墅”

  颜值和实力并存

  它由院落、仓体、楼体组成

  像“乐高”一样,各部分可以拆卸组合从下

  向上、从外向内看

4.gif

  一个农夫形象的陶俑背着重重的粮袋

  仿佛正迈步走向院门口

  其他三个陶俑也在院门右侧劳作

  一只白色的看门犬在靠墙“瘫着”

  周围的三只陶鸡闲适安逸

  整体氛围充满了生活气息

5.png

  △院内斜梯旁气孔周边颗粒为随葬的炭化储粮

  主楼一、二层是一个整体粮仓

  为了安全防御,不设置门

  那人从哪儿进?

6.png

  一架梯子由地面斜搭在前廊底部的开口上

  人通过登梯的方式,自由出入

  三、四层外有回廊

  其中,四楼有两扇开着的窗户

7.jpg

  窗前坐着一个陶俑和一个立俑

  应该是主人和侍者

  庑(wǔ)殿式屋顶屋脊正中间有一只单脚站立的朱雀

  (古代建筑中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重要宫殿、庙宇主殿堂等。)

  仰脖张嘴、向天长鸣

8.jpg

  这样一座既能储粮又能居住

  有防御功能的“别墅”是一种建筑形制

  因为质地是陶,故名“陶仓楼”

  在汉代,陶仓楼模型是随葬建筑明器

  展现了汉代庄园主的居住和生活场景

  02

  古人早就流行在房子上画画了!

       这件2009年出土于

  白庄汉墓的“四层彩绘陶仓楼”

  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座通体彩绘陶仓楼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被称为“最美陶仓楼”

  彩绘的内容包括

  人物、神话故事、龙纹、骏马、树木、几何纹等图画十余幅

9.jpg

      △你能在陶仓楼里找到这些图案所在的位置吗?

  尤其是以下三幅图案

  颇为生动、寓意丰富

  虎食女魃图

10.png

  这幅图的位置

  在四层楼体背面

  图中的虎是龙和虎的结合体

  虎口中的女子为女魃(bá)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神”

  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旱而不雨

  虎食女魃是汉代民间的老虎崇拜

  及除魃祈雨风俗的表现

  蛟龙闹海图

11.png

  绘制在第三层楼体的背面

  紫色的龙身、黄褐色的龙首

  肩部生翼,犹如蛟龙出海

  寓意风调雨顺

  长青树与青鸟图

12.png

  位于陶仓楼一二层仓体的背面

  1棵朱红色的长青树寓意长寿

  树上有6只黑色青鸟、右侧有1条龙纹图案

  青鸟传说为常伴随仙人西王母的鸟

  因此后人借称使者为青鸟

13.gif

  三幅图自上而下结合起来看

  表达了墓主人祈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幸福长寿的心愿

  整体彩绘的用色有

  朱红、白、紫、黑、黄(橘黄、土黄)、豆青六种颜色

  其中,朱红色的大量运用

  体现了汉代崇尚朱彩的习俗

  03

  挑花眼了!你最喜欢哪一套?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焦作陆续发掘出土了

  各种类型的陶仓楼近300座

  大致可分楼院式、连阁式、联仓式、简式等类型

14.jpg

  △汉三层二联仓彩绘陶仓楼

  这些造型多样、装饰精美、结构独特的陶仓楼

  从数量、类型和体量上,均居全国之首

15.jpg

  △汉七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焦作古称山阳县

  在两汉时期并非交通要道

  因此具备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条件

  加上土地平坦肥沃,是农耕的理想之地

  集储粮、居住和防卫于一体的仓楼便应运而生

16.png

  △汉五层彩绘陶仓楼

  汉代信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作为建筑明器而被随葬的陶仓楼

  融汇了神话传说、抽象艺术和市井生活

  是研究汉代农业、建筑业、手工业的重要实物资料

      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一座座陶仓楼

  吹来了2000年前华丽的“都市风”

  也让我们看到了

  古人对“琼楼玉宇”的美好想象

17.png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林琦

  记者丨李恩浩

  摄影丨牛爱红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责任编辑: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