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这里,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这里,有不断“向外走、向内引”的产业提质升级;这里,有深耕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的新农村;这里,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扎实谱写的县域经济发展“启示录”……3月20日,“践行‘三起来’奋进新征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启动仪式后,采访调研团走进巩义,实地探访巩义如何在原有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奏响巩义特有的“城市变奏曲”。
赋能丨千亿GDP背后是科技加码绽放工业活力
“2023年,巩义地区生产总值1010.9亿元,第二产业613.5亿元,第三产业384.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908个,高新技术企业数241个,是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第39位·····”一组数据,让慕名而来的采访调研团发出感叹。而千亿的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这离不开工业的有力支撑,而其中,制造业发挥着巩义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的作用。
“可口可乐、椰树牌椰汁、露露、红牛、青岛啤酒······这些罐装饮品的易拉罐罐盖和拉环绝大部分都出自巩义。”巩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韩润峰说。作为明泰铝业在国内的第8个生产基地,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将厂址定在巩义市回郭镇境内。“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巩义回郭镇就开始发展近代工业,商业往来频繁,被誉为中原‘小上海’,这里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好。”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生产制造线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再生铝合金扁锭生产线、智能化1+4热连轧生产线、CVC6辊冷轧机列等装备,配套以智能化仓库为中心的智能物流生态圈,形成了“高端+绿色+智慧”铝合金一体化生产制造体系,实现了绿色新型铝合金材料的高效产出。“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还应用于汽车装备、电子信息、建筑装饰等领域。”河南义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年创利税20亿元,能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巩义市新昌铜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正在加工制造铜产品
巩义市新昌铜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提质丨“向外走、向内引”助力城市产业提质升级
除了铝,铜也是让巩义工业起飞的重要元素。“要想铜丝越拉越细,就必须依靠高科技,工艺越来越精湛,才能在起伏汹涌的市场中占据领先位置。”在巩义市新昌铜业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通过采用先进的西门子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竖炉生产技术工艺,这里生产销售的低氧铜杆、精品铜杆、铜板带棒、无氧铜杆、铜丝、架空线缆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线电缆、电工电气、新能源、特高压等行业,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东瞻河南省会郑州,西望九朝古都洛阳,南依嵩岳,北濒黄河,史有“东都锁钥”之称的巩义,境内高铁、铁路、城际、高速、国道、省道交通路网完善,通达四方,为巩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向外走、向内引”的巨大便利。
河南天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
目前,全市拥有工业企业6000多家、上市公司6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河南制造业企业100强”4家,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孚、明泰、万达、鑫泰为代表的高精铝,以天祥、五耐、中原通达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恒星科技、泛锐熠辉、建设机械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3大支柱产业,合并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和豫联产业集聚区,成立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借助工业的强力支撑,巩义让城市由不足两公里的“丁字形”街道,发展为中心城区加外围组团的网络格局,人口由不足5000人增加到85万人,巩义的城市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依靠科技的助力,巩义这座城市的产业不断提质升级,城市品质实现巨大跨越。
振兴丨创意文旅加持让乡村振兴有了别样底色
一眼翻花泉,终年不干涸,人们搭桥过,得名“海上桥”。在巩义,有这样一个地方,搭乘历史建筑与现代文旅的快车,让乡村振兴有了别样的底色。
海上桥乡村会客厅
大峪沟镇海上桥村深耕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凭借“明清窑院+山地自然景观”的村庄资源禀赋,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中心等一批服务设施,完善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分拣中心等公共基础,引导群众按照传统村落风貌进行农户改造,盘活农村宅基地发展民宿、餐饮等业态,引导村民参与经营,促进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
海上桥研学实践基地
除此之外,实施“以绿治脏、以绿治乱”活动,流转土地273亩,种植银杏、山楂、石榴、板栗、蜜桃等树木;与中央美院、郑州商学院等29所大专院校合作,建设写生基地,每年写生近万人;引进投资1.2亿元的艺术文创园区项目,打造书画创作、写生教学、艺术展览等综合服务体。据悉,预计2024年10月投入使用后,海上桥将成为追求美好、热爱文化艺术者的精神家园。
“把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强化基础配套,植入配套产业,提升服务体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使海上桥成为巩义市文旅融合的精品村。”海上桥村运营总经理刘冬波表示,以文化提升内涵、项目强力支撑、群众支持拥护、产业赋予生命,才能发挥更大价值、促进乡村振兴。
在巩义市的东部,存在这样一片“竹林”青翠挺拔、熠熠生辉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竹林镇坚持“党建领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明塑镇”的发展战略,作为“两山”理论的坚定践行者,用“竹林精神”教育人、用“三评”活动规范人、用“十好”评选激励人,走出了一条具有竹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
竹林镇镇北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人口仅1.4万的小镇,却有732名党员,竹林用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奋进坚强、敢于拼搏的竹林人。在竹林镇镇北街社区,记者了解到,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监督”2+2模式,竹林镇镇北街社区建立起了健全多元的共治治理体系。通过挖掘群众的力量,推进重点区域整治,使社区“生态颜值”得到巨大提升,同时打造多处文化阵地和休闲场所,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得到很大增长,乡风文明焕然一新。
竹林博物馆
争创产业美、生态美、人居美、文化美,今天的巩义正在由工业巩义大步向大美巩义坚实迈进。(记者 申华 实习生 范弘烨)
编辑:任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