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到“数字甲骨活起来”,是谁用现代科技力量解锁甲骨文的文明密码,一起走近安阳师范学院,认识第28届中国五四青年集体奖章获得者:“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
合声:我们是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研究、保护、传承,让甲骨文焕发新生!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我是团队的团宠,传承创新团队,到底怎么新?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动如脱兔,是为了释放压力,因为我们平时都非常。。。。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李邦:一天,12小时,安静地坐着,写程序。用我们的热情活力,把这冷板凳焐热。
目前,殷墟出土的已知甲骨文单字大约4500个,而被识别、释读出来的有1500个左右。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李邦:一面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甲骨文,另一面是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我们依靠AI技术,建立大数据库,帮研究者破译古文明密码,历史与未来靠一键链接。
团队创建了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让每片甲骨都拥有了数字身份证,近24万张图像,著录库、文献库、字形库,将一本本厚实的资料书变成了随身查阅的数字字典,标志着甲骨文研究进入“云时代”。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李邦:作为一枚理工男,原来只研究0和1,自从做了文字研究,我就认识了好多好多好多不认识的字,这么多字形,其实是一个字,“人”,不管怎么千变万化,我们的程序,都可以在1秒内在23万张甲骨图像中找到它。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用最新的技术,追寻最古的源头,不失为一种浪漫。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张展:平时我的爱好就是拼图,我的工作也是拼图,不过这个拼的可是3000年前的文化拼图——甲骨文。
要把零碎的甲骨拼在一起,并不容易。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张展:拼图是一个目标,像在池塘里捞鱼,而甲骨文拼图,是多个目标,好比大海捞针。
殷墟出土的甲骨有16万片碎片,如果用手去拼接,工作量可想而知。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张展:而我是用大数据“破案”甲骨,助力甲骨碎片“破镜重圆”。
这款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已缀合了76组甲骨碎片,数量在全国排第一位,三维立体录入,智能识别等一系列数字化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了研究中许多人工无法解决的难题。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除了给专家提供高精尖的材料,我们还研发了更多接地气的应用。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这是甲骨文的美字。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轻点屏幕,就能判别甲骨的真伪?你能猜出哪块是真哪块是假吗?你知道你甲骨文名字怎么写吗?来一张美美哒专属甲骨文合影。用手机扫码,读音、字义、演变。。。一目了然。我们打开脑洞,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甲骨文海报,甲骨文广播体操、文创产品等等,让活起来的传统文化更要潮起来。
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 龚慕凡: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创意、新表达,平均30多岁的我们,打开了通往3000多年前商朝大门,传递出中华民族数千年不变的血脉传承。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让冷门不冷,让绝学不绝。厚重的中华文明,属于我们的文化自信。青春当燃,梦想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