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河声:千年风韵大运河 “豫”见新生向未来

时间:2024-07-03

在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众多遗产中,论时间之久远、跨越省份之多的,一个是横贯东西的长城,一个是连接南北的大运河。长城对中国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今大运河的故事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202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我们更需要把大运河的故事讲好。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复刻出的繁忙的新潭码头

一部运河史、半部华夏史。大运河蜿蜒3200公里,拥有2500余年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大运河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是流动的国家记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也许很难理解大运河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在没有高铁、高速公路和飞机的时代,作为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帆樯如云,舳舻千里,无数帝王将相、名人墨客、巨商大贾在这条河流上来来往往,搭载着刺绣绸缎、名窑精瓷,甚至各国贡物的货船往来穿梭。一个个商业重镇沿大运河而建,一个个瓦肆勾栏因大运河而兴。无数的传奇在大运河上演绎,数不尽的传说在大运河沿岸上演。大运河作为更具有烟火气的文化遗产,更贴近市井生活,也更能代表“何以中国”。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内浮雕作品《国脉》

河南,这片古老的中原大地,名字中的“河”字无声地表明这片古老的土地与大江大河的不解之缘。大运河在河南流经的古都最多、文化遗产最丰富、主河道线路最长。据统计,大运河河南段遗产类型多样,沿线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段和遗址共7项,占全国总数的22.6%;列入国家规划的有31项遗产,列入省级规划的有41项遗产。沿线区域拥有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安阳殷墟等世界文化遗产,分布着26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线分布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及商丘、浚县、濮阳共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河道、码头、河堤、水工设施等物质文化遗产,还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习俗,如江河号子、木版年画、民间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惠济桥

大运河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一条大运河,在反映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杰出成就的同时,也述说着古老文明的千年繁荣和曾经的荣光。大运河交通和经济价值虽然今非昔比,但随着其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其考古、旅游和文化传承等各种价值却日益凸显,成为挖掘不完的“富矿”,为民族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

奋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大运河遗址沿岸诸省面临的共同课题。其中河南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打造好大运河这一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随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成开放,洛阳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开封州桥—古汴河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商丘古城、浚县古城、道口古镇等建设有序推进。针对遗产保护,重点开展了开封州桥及古汴河遗址、新乡百泉书院遗址、会通河台前段遗址、焦作武陟古石坝及河道遗址等考古发掘……古老的运河在河南获得新生,以新的方式在中原大地流淌,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大运河的故事,在千年文明中荡漾,在保护传承中传扬。把大运河的故事讲好,让大运河以新的形式“奔流不息”,在新时代演绎新的传奇,助力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李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