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双语视频】我在河南学非遗⑦丨国潮“手办” 千人一“面”

时间:2024-08-13

01(1)

大河网讯 《七品芝麻官》《天官赐福》《童子献寿》《六臂哪吒》……“真传神啊!”郑州大学留学生、来自阿尔巴尼亚的迪文(Dion Islami)仔细观察着陈列在展柜内造型各异的面塑作品,不由得发出感叹。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面塑艺术起源于汉代,俗称面花或捏面人。它使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和人物形象。郑州面塑起源于清末,经过4代传承,至今已有120余年历史,并于2015年被列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崔勇锐的面塑作品。

“欢迎来学习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面塑。”近日,迪文同记者一起拜访了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郑州面塑第4代传承人崔勇锐,学习面塑技艺。

一桌、一椅、一面

走进崔勇锐的工作室,一桌、一椅和一团面立即映入眼帘。在崔勇锐的手中,普通的面团变成了陈列柜中摆放的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精美面塑艺术品。

“这个描绘的是传统戏曲中的一个场景,这个则是门神。”“那这个外形神似兔子一样的人物是什么呢?”面对迪文的疑问,崔勇锐介绍道:“在中国民间,有一个词叫‘兔儿爷’,就是这种形象。兔儿爷骑老虎,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代表着勇敢、勇猛之意。”

崔勇锐的面塑作品。

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威风凛凛的大老虎……“有人物,还有动物,面塑的题材真是多种多样。”近距离欣赏面塑作品时,迪文发现了许多独特的新造型。“中国面塑所表现的题材非常丰富,植物、动物、包括人物,都可以通过面塑的形式体现。”崔勇锐告诉迪文,面塑的题材通常因场合而异。例如,春节前会捏制鱼、鸡、鸭、葡萄等,象征万事如意;而在老人寿辰时,则会捏制寿桃,寓意健康长寿。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根据历史故事创作的作品,如《嫦娥奔月》和《霸王别姬》等。

“这就像是早期的手办!”迪文突然迸发出一条新灵感。

“对,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手办。”崔勇锐说。

一揉、一捏,塑万千

“崔老师,我也想亲手制作一个这样可爱的小老虎面塑,作为手办放在桌子上。”来自阿尔巴尼亚的迪文一直很喜欢中国的布老虎形象。崔勇锐来到桌子前,拿出准备好的面团以及塑刀、压板、剪刀、滚子等面塑工具说:“行,那今天就教你如何用面来制作这样的小老虎。”

迪文学习制作面塑

“为什么是面呢?做出来的面塑可以吃吗?”在跟随崔勇锐揉捏面团时,迪文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是农业古国,河南尤其盛产小麦。因此,面粉不仅用于食物,还被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和玩耍。”崔勇锐告诉迪文,其实在古代中国,最早的面塑是可以食用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面塑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重要的生活用品,用油面糖蜜制作的各种花样果实不仅供人欣赏,还丰富了人们的餐桌。明清时期,面塑从食品演变成儿童玩具。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人们开始购买面塑这种手工艺品放在家中欣赏,从而增加了面塑的价值。

迪文和崔勇锐。

将发黄的面揉成白色,添加颜料上色,塑造形状……短短数十分钟内,在迪文的巧手下,小小的面团经过捏、搓、压、揉,以及用塑刀灵巧地点、切、刻,逐渐变成了一只呆萌的小老虎。“制作这样的小面人大约需要一二十分钟;而制作复杂的面人则可能需要三四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至于面塑种类,正如老艺人所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什么都能做。’”崔勇锐说。

迪文和崔勇锐。

“一个核桃皮里竟然可以装下十八罗汉,真是精致。”从小巧的核桃面人、葫芦面人到大型面塑作品,从花鸟鱼虫到人物肖像,从厚重紧实到薄如蝉翼,迪文告诉记者,面塑无论大小,都倾注了手艺人的无数心血。

指尖之中,面塑万千。面团与巧思碰撞出的每一个细致褶皱,都蕴含了工匠们用指尖勾勒出的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带着历史的风尘与民间的韵味。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项独特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迪文说。(周金淼 刘晓明 实习生 黄雨婷)

微信图片_2024081312493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