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称中原、中州,我们的国家称为中国,历史留给了我们太多关于“中”的印记。来到中岳嵩山,游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能让我们深入了解独特的“中”文化。
空间属性的“中”
地理方位上的“中”,是“中”字最常见的含义。何尊铭文上记载的“宅兹中国”一语正是此意,即居于地理中心的国家。
周公测影台
在华夏先民的地理观念中,“中”的重要性是高于四方的。禹都阳城,择中建都,大禹所都之地即在今登封王城岗遗址,相传周武克殷后,周公欲居中原以控制东方殷商旧势力,故在登封修建测景台,测得此地为“天下之中”,华夏文明的滥觞也正是始于这里。对此,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
大唐碑
这一重“中”的历史叙述,实际上反映的是诞生于中原地区的早期华夏文明向四周拓展的一个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与周边文明交融的过程中,中国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时间内涵的“中”
华夏文明重视天文历法,我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原地区物候农时的集中反映。位于登封告成镇的观星台,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之一,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形如覆斗,体型高大,灰砖砌筑,元代初年组织的规模空前的“四海测验”天文大测量活动,登封观星台为中心台。
观星台
郭守敬测量天时,制定出了《授时历》,这部历法测得回归年长仅与今通行的公历相差26秒,比西方通行的《格里高利历》早了300年,可以说是现代科学产生以前最精确的立法了。
在此之前,唐代天文学家、历法学家僧一行也正是在登封量天度地、观星测时,测量出了较为精确的子午线,据此修订了当时领先的《大衍历》。
汉三阙
文化包容的“中”
走进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可以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代表着多种宗教文化的建筑和谐共存。这里既有代表着佛教少林寺、会善寺、嵩岳寺塔,又有体现了道教风格的中岳庙,还有象征着儒家文化的汉三阙、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
即使是在一个建筑内,这种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现象也是存在的。如嵩阳书院,其主体建筑为儒家,但书院内还存有一方东魏时期佛教碑刻和一方唐代道教碑刻《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嵩岳寺塔
这种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现象,体现的是中庸之道的“中”,文化包容的“中”。在历史长河之中,包容、和谐、中庸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既存留了在了这些辉宏的古代建筑里,又深深地植入进了我们民族的DNA之中。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是一把神奇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