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吴金印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重温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冯光伟 摄
20年前,60多岁的吴金印和群众一起劳动。 受访者供图
河南日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 通讯员 李娟
平顶布帽、深色夹克、圆口布鞋,再次见到最美奋斗者、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他依然是这身几十年不变的装束。
守着太行山扎根农村60多年,吴金印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治穷,干一处响一处,走一路富一路,参与并见证家乡巨变而初心不改。他的事迹多次登上《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记者再次走近吴金印,探访他和唐庄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吴金印今年82岁了,但下去调研时,他步履匆匆走路带风,说工作时思路清晰,对当下政策很熟悉,怎么看都不像是这个年龄的人。
位于唐庄镇和太公镇交界处的大司马村,紧挨卫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考虑到附近服务业需求迫切,今年大司马村集体自筹资金建设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康养休闲中心。这些天,吴金印没少去工地看进度。施工现场高低不平,大司马村党支部书记张根山赶紧迎上来。“这项目不错,预计一年能给集体增收几十万元,还能安置百十号人就业。”详细询问工期后,吴金印再次叮嘱,要安全施工。
“过去买菜苗要去外地,价格高还不方便,现在好了!”在蔬菜种植特色村南社村的现代化育苗基地,吴金印看着绿油油的生菜苗、芹菜苗、甘蓝苗,为村党支部书记赵春生点赞,“以前咱唐庄种菜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现在蔬菜为咱唐庄打出了品牌!”
去盆窑村看出村桥的施工,再去新乡医学院唐公山校区看灯光球场建设情况……一上午,吴金印没停事儿。数十年来,他的“办公室”就在唐庄的田间地头和项目现场。
1966年,吴金印从中央团校学习回来,组织上拟安排他到团新乡地委工作。那晚,他辗转反侧,下床写了封申请书:“我家是农村的,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现在农村还不富裕,我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努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半个多世纪过去,当年的誓词依然萦绕在耳边,太行青山不老,印证着吴金印不变的初心。
当时,组织上批准了吴金印的申请,他被派到当地条件最艰苦的狮豹头公社(现为狮豹头乡)任职,带领群众治水开洞、修坝建库造良田,让荒山野沟变粮川。1987年到了唐庄乡(1996年改为唐庄镇)工作,他提出“西抓石头东抓菜,北抓林果南抓粮,乡镇企业挑大梁,沿着国道做文章”的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兴建林果园、蔬菜园,创办乡镇集体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唐庄镇成了全国文明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部地区百强镇。
“十四五”期间,唐庄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中打造教育小镇、康养小镇、商贸小镇、文旅小镇和航空小镇等5个特色小镇。乡镇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每年承接全国各地的干部教育培训;新乡医学院唐公山校区今秋已入驻学生1000多人;依托山水、红色资源,研学教育、职业教育和康养培训等产业蓬勃发展。
如今,唐庄镇引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等各类企业50多家,去年全镇总产值132.8亿多元,其中,三产总产值17.3亿元,较2019年翻了一番。
吴金印的生物钟是每天清晨6点多起床。他也有半夜醒来的时候,能睡就接着睡一觉,睡不着了就起来看看书,想想工作再用笔记录下来,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唐庄镇每天都有新变化,农民越来越富裕了,乡村越来越美了,来唐庄的人越来越多了。
有人问,吴书记你咋恁大精神头儿?“唐庄镇这些年发展势头挺好,可与发达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觉得还有很多计划没有落实,有事儿催着呢!”吴金印笑着说,“我现在是80多岁的夕阳红,年龄越大越觉时间宝贵,争分夺秒把工作干好,才不辜负党和群众的信任!”
编辑: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