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
“小区装上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再也不用为充电发愁了!”“盼了多年的不动产证,蛇年春节前拿到了!”……最近,安阳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此前通过12345政务热线反映的问题,正在被一一解决。
“小意见”“小疙瘩”被关注、被解决,群众惊喜的背后,是安阳市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施的“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未诉先办”月调度制度在支撑。
何为“未诉先办”?“就是在群众提出具体诉求前,我们已经把这件事情想到了,而且办好了,从‘解答’变‘抢答’。”2月17日,安阳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局长陈亮解释道。
“未诉先办”的核心是大数据分析。
安阳市把12345政务热线和40余条非紧急热线整合归并,形成“三线一箱三留言”“三微一端四平台”15种渠道的全方位受理格局;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聚焦群众反映多、处理难度大的高频共性问题,在每月上旬筛选2至3个诉求类别,形成选题建议,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其再次精选,月中确定1个调度主题。
比如,去年5月第一次月调度会的主题“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充电”,就是针对当时社会热点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而选定的。
“未诉先办”的关键是党建引领。在“未诉先办”月调度会议现场,围绕选定主题,安阳市委负责人现场听取工单及同类问题办理情况,当场明确解决措施,“面对面”向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部门交办任务清单。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在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月调度会不是“走形式”,而是“真解决”。“第二次调度会的主题是文旅。我们将清明、五一、端午三个节假日群众诉求汇总分析,上报了诸如线上线下售票、景区摆渡车、酒店涨价、公厕少等问题,文旅部门当场一一作出回应,拿出解决方案。”陈亮说。
“未诉先办”的目的是办出实效、保障民生、化解风险。安阳市对此建立了问题、督办“双清单”,市纪委监委全程跟进监督,形成“调度、整改、督办”工作闭环,做好“未诉先办”月调度“后半篇文章”;各县(市、区)也建立起相应的工作机制,形成“未诉先办”网格化。
集中力量推动解决一类事,将同类群众诉求解决在先。截至目前,安阳市围绕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供水供电)、交通管理、城镇燃气安全、不动产“登记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校园管理等主题已组织8次月调度会,同类问题日均诉求量下降30%以上。
“电动自行车违规上楼充电问题调度会后,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情报警下降60%。”安阳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这就要求政府要‘做’到老百姓‘想’的前面,一次性将细小繁杂的问题解决在基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林梅说。
个别问题“点解决”推动同类问题“批处理”,党建引领,市委调度、精准选题、纪委推动、闭环治理,安阳的“未诉先办”让基层民意与职能部门温暖相牵。
治理妙招
2024年,安阳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着力提升12345热线“一线应答”能力,优化办理机制,强化数据分析,探索建立安阳市民声网络电话服务“未诉先办”月调度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市委调度、精准选题、纪委推动、闭环治理”的系统治理模式,实现了精准捕捉群众潜在需求和问题,提前分析预警热点,辅助各职能部门靶向施策做好“抢答题”,共同做好社会治理“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