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省联动话崛起·创新篇
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部署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推动中部“脊梁”更硬。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联合中部五省电视台,推出特别策划《六省联动话崛起》,晒一晒家底,亮一亮举措,看一看五年来,中部地区崛起呈现出了哪些新态势?下一步要怎么干?今天播出第一期,看看中部六省如何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地点:河南省科学院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管晴:六省联动话崛起,我是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管晴,我现在是在河南省实施“一号战略“的“一号工程”,河南省科学院的中原量子谷,这里的激光制造研究所,刚刚完成了一项新的技术突破,使我国在商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河南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博士 关尽欢:这个是火焰筒,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可以看到这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孔是加工难点,我们激光制造研究所采用自主研发的一个新技术,对这些小孔进行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打破国外垄断,运用在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上面。
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合力攻关,像这样的研究所,在省科学院就有42家,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围绕打造全国创新高地,近3年河南新建20家省实验室、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41家省产业研究院、50家省中试基地、28家省创新联合体,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正在形成。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 张锐: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我们应有的创新平台,借助于国内外一些优质的产业资源和技术资源,把一些新的技术和成果在我们河南进行实地转化,带动我们产业体系的发展。
地点: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广电记者 王尧: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如何把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拥有137所高等院校的湖南,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我们今天去湖南农业大学寻找答案!
在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3年有9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其中转化收益的70%都发给了科研团队。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 吴俊:成果转化的话,在平常的这种绩效,还有职称评审,还有评优评奖都会有优先加分,所以让我们的老师非常有动力去进行成果转化。
当前,湖南正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科技人才体制评价改革,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和创新氛围,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大校、大院、大所、大企业围绕创新、协同发力。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 李志坚: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对接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和科创领军企业这些战略科技力量,来提升我们湖南的创新能级。
地点:湖北武汉 光谷医疗器械园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关键,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器械研究所,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新型人工骨材料的相关实验,这些材料塑形注入人体后,将会吸引骨细胞“入住”,帮助修复缺损的骨头。
这类材料进口每克在5000元左右,而“湖北造”的价格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当前,围绕“政府不能做,高校不愿做,企业做不了,但科技创新又必须要做的事儿”,湖北正加快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发展以武创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转化体系。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 夏松:我们聚焦产业重大需求,完善构建了包括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在内的创新平台矩阵,全链条各环节,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地点:安徽合肥 安徽创新馆
安徽台记者 姚敏:这里是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作为安徽科技创新的“窗口”,这里除了展示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馆还承担着另一重任: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
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舒小琴:发挥我们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一个链接和桥头堡的一个作用,几年来,我们促成了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的金额已经达到了1100多亿。
当前,安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产值正加速迈向万亿元大关,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安徽省科技厅 党组书记 吴劲松: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组织一批的重大科技攻关,着力培养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产业一体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上要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地点:山西太原 太钢集团
山西台记者 白天晴:这里是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曾经被总书记赞叹为“百炼钢成了绕指柔”的“手撕钢”就诞生在这里。最近,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这款“手撕钢”新产品开始量产,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来欣赏不锈钢的极致之美吧!
【音乐+展示】薄如蝉翼的掩膜版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廖席:现在看到的终端的这个产品有200万个小孔左右,最高能达到300多万个小孔。
今年,“手撕钢”团队又领下10个国家、省、市科技专项,涉及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
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是载体,科技创新是“引擎”。今年,山西将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地点:江西南昌 晶能光电
江西台记者 郑文娟:提起LED,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和灯有关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企业南昌晶能光电,他们研发的一款新型感测型LED产品进入量产,再次实现“世界级”突破。
晶能光电股份公司生产经理 王仲:它在信号强度上增加了35%,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剧烈运动的极限工况下,提高了监测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成本方面,还下降了3%左右。
未来,江西将围绕国家战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有江西特色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向奔赴”,让更多的科技元素体现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当中。
江西省社会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华旭:以创新链优化产业链,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8.1%,;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9.5%,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因地制宜 协调联动 推动创新一盘棋丨中部崛起·权威专访
推动科技创新,可以说各省也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如何各展所长,河南又有哪些新的机遇?今天我们也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和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国家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急需把科技创新的要素集聚起来,更多地转向发展未来产业,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整个产业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合力。
在创新发展上,中部六省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取长补短,实现联动共赢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吴萨:中部六省在创新上首先是要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据本地的科研条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有选择性的发展自己的新产业、新赛道、新动能。第二,各省区也要做好联动,发挥好自己的这个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禀赋优势,更多利用省际之间城市群、都市圈,还有城市间的这种交流,形成强大的创新的合力,推动整个区域整体的发展。
近年来,河南坚定走好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面对中部崛起新机遇,河南的机遇又在哪里呢?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徐洪才:先进的技术如果能够广泛的推广应用的话,对于我们传统的产业的转型升级,是非常有益的。那么下一步,就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注意到,我们河南省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文件,通过这些新质生产力,能够渗透到各行各业,进一步的增强我们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要瞄准这个大方向,立足于我们自身的各种优势,不是说另起炉灶了,而是要传统的产业,传统的一些动能,我们如何通过新旧平滑接替快速的这种转型,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